* 討論焦點:如何寫出「扎扎實實」的讀後感想?
學生的讀書報告最常見的問題,大概有以下三點:
- 只是把書的內容再說一遍,看不到「我」的想法或感受。
- 不知道怎麼陳述觀點(評價)。
- 不知道看完書有什麼收穫。
* 討論焦點:如何寫出「扎扎實實」的讀後感想?
學生的讀書報告最常見的問題,大概有以下三點:
「新娘的頭飾叮叮噹噹,『好像』為新娘歡呼。」
設計重點:延伸、拓展學生視野
設計動機:
統整活動三——比較閱讀,課本中比較整篇文章,在此由課文中抓出能夠用來比較觀點的段落,降低比較難度。
統整活動四——透過影片作為表述練習的素材,相信讓學生更有感,就更有機會產出好作品。
本課焦點:議論文結構
設計動機:
本課論據相當豐富;而在結構的鋪陳方面,部分段落一次交代多重重點,對學生來說,可能會覺得資訊很多,難以掌握。因此,本課以「課文賞析」的方式,透過一個人的觀點評析,讓學生去對照課本訊息。而不論學生是否認同本賞析的每一個觀點,他們都能由此更了解課文內容。
本課焦點:各種美麗的描寫語句。
設計動機:本課和第三課的敘事方式,都令讀者感到不易閱讀,原因在於說一件事不平鋪直敘,摻上了一些擬人,加進了一些摹寫,還有許多的類疊。雖不易閱讀,卻反而營造了一些氛圍,第三課讓我們感受到山村的簡單生活、簡單快樂,而這一課我們則能感受到對童年的「美好事物(棉花糖)」的想像。因此,我們可以帶學生欣賞欣賞,怎麼「咬文嚼字」。
※本課焦點:文章賞析
※設計動機:本課最後結束在對劍河源流所在的疑惑,也提升了身為讀者的我對本課的評價,因為這個結尾開啟了我對格蘭切斯特的想像,多了一層浪漫感。我想將我感受到的分享給學生,於是順勢寫了一篇賞析。
※ 本課焦點:1.心智圖 2.描寫練習
※ 本課焦點:1.找主旨 2.間接表達感受
※ 本課焦點:1.說明文的總說與總結、2.人物事蹟的寫作手法
※ 設計目的:
1.說明文的總說與總結:學生在判斷說明文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分別要有哪些內容時,能力較弱,寫作時,也常有虎頭蛇尾的情形,五下時﹤舞動美麗人生﹥已進行過一次課程,本次用來複習,希望更多學生能夠掌握訣竅。
2.人物事蹟的寫作手法:帶領孩子了解→如果想透過人物事蹟來呈現家扶中心對認養孩童的幫助,事蹟要有哪些內容?
※ 備課理念:跨文本、跟總結做好朋友
※ 本課焦點:(跨文本)群文比較
※ 設計目的:希望學生藉由比較詩文、歌曲,比較作者與贈送對象之間的情誼有何異同;再反思自己的交友情形,透過課程了解自己想珍惜什麼樣的朋友、開展什麼樣的友誼,以及遠離、拒絕什麼類型的朋友。
※ 備課理念:跨文本、情感、自我連結、友誼
★一課二重點之一:(跨文本分析——寫作手法→敘事)觀察本課與第十二課作者如何鋪陳,透過當前景象回憶童年,再進一步分析,憶起童年後,真正想說的又是什麼。
★一課二重點之二:(比較課文與原文)原文是否有傳達什麼訊息是課文中沒有的呢?
★設計動機:
1.這一課與第十二課〈最好的味覺禮物〉同樣都提到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一個提到味覺,一個提到嗅覺;透過比較兩課寫作手法的異同,可以讓我們學到兩個作者的鋪陳方式,以及童年回憶在文章中的作用。
2.〈桂花雨〉課文,可能因篇幅限制,刪減原文後面一部分,但被刪減的部分,卻能更了解琦君更深層、多面的想法,因此還是要看原文較好。
★一課一重點:(故事改編──主角的心理轉折)引導學生思考故事還可能有哪些發展: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在故事人物身上,進而寫出一篇屬於自己的空城計。
★設計動機:以羅貫中寫的空城計來說,諸葛亮謹慎,因此司馬懿不敢進攻,但這個安排的合理性本身就值得辯證一番:堂堂一名大將,收到消息準確的情報,帶領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所對付的還是一座小城,居然不敢進攻?
這當然是因為羅貫中是諸葛亮的粉絲,讓諸葛亮擁有主角光環,所以司馬懿肯定是無法看透空城計的;後續很多電視劇演繹空城計有另外的詮釋,內文再分享我對其它詮釋以及對應到教學上的想法。
★一課一重點:(寫作技巧──感受的鋪墊)引導學生觀察文中作者如何描寫食物的氣味,觀察後會發現,作者使用了許多表示「程度」的語詞,如:「鳳梨的香甜氣味,此刻已『充滿』整個空間」、「真的『好』香啊」、「上升的氣味『實在太』甜美了」;而,要如何撐起這些程度語詞,有賴前文的鋪陳,因此,本課帶領孩子看看要怎麼鋪陳,才能恰如其分的使用程度語詞。
★設計動機:五年級初,孩子的小記,例如:遊記,很容易只流於「行程介紹」,最後以「實在很開心,希望下次可以再來」作虛無縹緲的結尾。常常覺得孩子寫得太浮誇,又說不上來哪裡不行嗎?答案就是:前面的文章撐不起後面的感受與用詞。適逢本課有三個段落在描述對食物味道的感受,讓孩子做個對照,自己感受一下什麼是浮誇,又,怎麼樣才能用這些「華麗」的語詞。
終於還是到了趕不上更新部落格的這一天
捉襟見肘XD
★一課一重點:(閱讀理解──跨文本比較評估)先詮釋文本訊息,了解作者究竟重視哪些價值觀後,對比第四課朱子治家格言中,朱子期待子孫注重的道德修養,找出異同;觀察宮澤賢治是否有提到朱子沒提到的人生態度,或是特別重視的地方。找到後,再一窺作者的生平,看看是否能從中找到形成宮澤賢治人生態度的線索。
★設計動機:一個人的自我期許,和他的成長背景息息相關,你我如此,宮澤賢治也不例外。本文當中的價值觀,乍看之下並不特別,也沒有華麗的文字,能夠了解宮澤賢治重視這些價值觀的原因,可以透過了解他的生長經歷,以及文本的比較評估。生長經歷網路俯拾即是,唯一的缺憾是似乎還沒看到對學生來說比較易讀的版本;文本現成就有:第四課<朱子治家格言選>。
「以下句子中的『之』是:1.代名詞、2.助詞、3.動詞、4.形容詞?」
小時候,遇到這種問題總是暈頭轉向,因為實在不懂什麼是「助詞」,為什麼又「無義」?到底幫助了什麼?又為什麼這種幫助沒有意義?所以初學時常常用「排除法」來選擇答案。
★一課一重點:(閱讀理解──由上下文推測用字)本次課程我使用一般高中老師常常在做的方式:盡量依照原文的組字順序來翻譯,使得原文的字都能對照到語譯,這樣的翻譯,雖然不是最通順的,卻可能是較能讓學生了解原文與個別字詞涵義的。實際施作時,先朗讀原文,讓學生猜測寫下;再朗讀語譯,讓學生透過語譯修正猜測,修正後再錯的,大部分便是學生真正需學習的新知。
★設計動機:對於初步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即使看了課本的注釋、語譯,也很難將自己理解的知識連結回原文;注釋太過片段、零碎,要將注釋的解釋套用到文章中,常常需要再修改用字,而,語譯為求句子通順,組句方式常與原文大不相同;因此,我想嘗試看看這樣的設計,是否能幫助學生更理解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