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康軒六下第二課 把愛傳下去

※ 本課焦點:1.說明文的總說與總結、2.人物事蹟的寫作手法

設計目的:

1.說明文的總說與總結:學生在判斷說明文的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分別要有哪些內容時,能力較弱,寫作時,也常有虎頭蛇尾的情形,五下時﹤舞動美麗人生﹥已進行過一次課程,本次用來複習,希望更多學生能夠掌握訣竅。

2.人物事蹟的寫作手法:帶領孩子了解→如果想透過人物事蹟來呈現家扶中心對認養孩童的幫助,事蹟要有哪些內容?

※ 備課理念:跨文本、跟總結做好朋友

第二課上課講義連結:教師版學生版  

以下的說明請搭配講義觀看

一、安排段落順序

(一)教師提問:以下A~G是本課的七個段落,不過順序被打散了,請你重新編排順序。

(二)個人練習5分鐘
(三)學生填完後,教師提問:哪些段落可以交換,哪些不行?為什麼?
原則上,3、4段不能互換,5、6段不能互換,第2段不適合放在第6段之後,以開放的心態和學生討論,現場孩子可能會提出我們沒想過的角度,只要合理,都是可以討論的。

補充:第2段之所以應該不會放在第6段後面,可以有以下的原因:1.這一句話在介紹林慶台和林智勝的背景,這個背景前面的段落都已深入解說過,沒有必要到這邊再度陳述;2.後半段看起來有點像總結,但說得太表面,不像是說完兩人的事蹟後的總結。

(四)總說與總結:教師公布完所有的段落順序後,調查:

B、C兩段落,是否有人錯置,將第1段當作第7段,第7段當成第1段;請學生先觀看底下第二題,思考這兩個段落可不可以交換。

(五)說明文結構:教師再次複習說明文的「總分總」結構

二、探討寫作手法

由段落順序知道課文先簡介家扶基金會的理念,接著舉例說明基金會幫助過的人物事蹟;而在人物事蹟的撰寫上,首先,總說介紹這兩個人物,接著再分說人物事蹟。

※ 教師提問:課文舉出哪兩個人物的事蹟?在寫作手法上有什麼共同點?

接下來的題目,按照教用版中的引導語引導學生即可。

三、連結其它文本

(一)總說和總結不容易區分的原因在於:單獨看總結,會覺得總結也很適合當總說,反之亦然,因此要透過比較,區分兩個段落分別說了哪些事情,再判斷哪個層次更高,來決定哪個總結更稱職哪個總結更「稱職」。引導完後,回到五下的<舞動美麗人生>,再看一次說明文的總說和總結,相信學生會更了解。

(二)把愛傳下去之中的「傳遞」精神,和學生曾經讀過的藍絲帶課文雷同,兩課可以做個對比,參考講義中第六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