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的魅力,來自於它們的神祕,愈是神祕,愈是不可思議,我們愈是希望它,真的存在。也因此,用對古文明的好奇心來呼籲大家珍惜歷史古蹟,肯定深植人心。
☆一課一重點:(閱讀理解──用科學的態度閱讀)在了解整篇課文之後,再以科學的態度重新分析、詮釋文章中關於「海底古城是否存在」的證據,是否有充足的說服力。
☆設計動機:面對龐大的網路資訊,我們愈來愈重視「媒體識讀能力」,其實,這個能力,不僅僅在閱讀網路訊息時會用到,而是不論何種管道,只要我們在「接收訊息」,都應該秉持懷疑的精神,即使暫時沒有閒暇去驗證,有些事情也要先打上問號。我肯定本課喚起大家珍惜歷史古蹟的心,但也希望孩子在被神祕的古城打動的同時,也能保有理智的判斷,知道這依然還是個「謎」,不要把「推測」與「想像」的課文內容當作「事實」。
※關於科學閱讀:http://shadow-school.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第一次調查──自主閱讀★★★
請學生閱讀課文,讀完後,提問:你覺得虎井沉城真的存在的舉手。
※ 課文歸納
◎教師提問:幫助學生快速抓取文章大意
- 關於「虎井沉城」,有哪些歷史紀錄?(1~2段)
(1)臺灣通史:「澎湖虎井嶼之東南,有沉城焉。天空浪靜,望之在目。」
(2)澎湖的地方文獻
(3)當地文人的詩詞 - 「虎井沉城」的探勘是怎麼開始的?(第2段)
(1)民國65年,澎湖縣長請潛水專家謝新曦到海底一探究竟。
(2)民國71年,發現長長的石牆,引起國內外考古學家的關注。 - 「長長的石牆」引起關注後,陸續有哪些人探訪沉城?(3~6段)
(1)民國85年,日本朝日新聞來到沉城拍攝紀錄片。
(2)民國90年,英國古文明探索專家葛瑞姆帶領團隊前來探勘。
(3)葛瑞姆發表看法後,日本、中國大陸、探索頻道都來採訪。 - 葛瑞姆團隊探勘沉城有什麼發現?他的看法是什麼?(4~5段)
發現:
(1)海底有兩座十字交錯、布滿珊瑚礁的岩脈
(2)珊瑚礁底下是平整的牆面,接縫筆直整齊
看法:
(1)兩座岩脈是人為產物
(2)這是人類失落的文明,至少有六千年 - 作者對於「虎井沉城」的想法是什麼?(第7段)
(1)經過許多次的探勘,沉城之謎依然沒有確定的答案
(2)石牆會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消失 - 作者以「沉城之謎」呼籲什麼事?(第8段)
(1)喚起大家重視歷史遺跡
(2)對歷史古蹟充滿感謝與珍惜
★★★第二次調查──以科學態度閱讀前★★★
課文大意抓取完畢後,提問:你覺得虎井沉城真的存在的舉手。
※ 澄清思考
◎教師提問:釐清用來判斷沉城存在與否的依據有哪些
請問你依據課文當中哪些句子來判斷沉城可能存在或不存在?
找到句子後請用鉛筆括號(先個人畫記,再小組討論)本課中,關於「虎井沉城的描寫」,有些敘述屬於事實,有些敘述屬於推測,有些敘述則屬於想像。(詳細分類在下方)
(1)哪些句子在描寫虎井沉城?
全班一起找,找到後請用藍筆括號
(2)這些描寫分別屬於「事實」、「推測」,還是「想像」?
可以一一在句子旁邊寫上「事實」、「推測」或「想像」,或用不同顏色標注,也可以做圖例,把圖例標注在句子旁邊,例如:事實➭T
推測➭推
想像➭想請學生數一數,自己用來判斷沉城可能存在或不存在的理由,有幾個屬於「事實」,幾個屬於「推測」,幾個屬於「想像」?不在我們討論中,但你有括號的句子,也統計下來。
(答案舉例)
事實➭T:3個
推測➭推:2個
想像➭想:4個請觀察你統計的數據。你認為,你所依據的敘述,可信度夠嗎?合理嗎?
(小組討論並發表)
(1)課程至此,原本覺得虎井沉城存在的學生,應該可以發現自己所引用的敘述,很多屬於「推測」與「想像」,而推測與想像是否合理,需打上多大的問號,則又可以再討論。
(2)即使有些敘述分類在「事實」,但又有多少是屬於不需再查證就可以馬上判斷100%屬於事實?
(3)有些句子根本沒有在描寫虎井沉城存不存在,但卻被引用來判斷,為什麼?以下舉例:「不但引起臺灣學者的興趣,也引起國際考古學家的高度關注」
這是為什麼呢?
「一群人浩浩蕩蕩的來到澎湖」
「來自日本的專家拍下來許多珍貴的紀錄片,雖然沒有解開海底沉城之謎,但真實的影像卻吸引更多國外考古學家的目光。」
原來,在我們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閱讀文章時,我們會挑選我們想要看到的訊息,忽略我們不想看到的訊息,所以,像是上面的第三句,相信虎井沉城存在的人,可能是這樣讀的:「來自日本的專家拍下來許多珍貴的紀錄片,
➭接著我們會說服自己:「連國外考古學家都被吸引來了,這一定是真的。」雖然沒有解開海底沉城之謎,但真實的影像卻吸引更多國外考古學家的目光。」
於是,一句與事實無關,而且清楚交代「並沒有解開謎團」的句子,竟成了我們「確定」虎井沉城存在的重要依據。
還有一種句子更要留意,同時摻雜了「事實」與「想像」:「當他們看到珊瑚礁底下,竟然是平整的牆面,岩脈的接縫筆直整齊,忍不住發出驚嘆!是誰建了這座古城?它為什麼會沉入海底?它原本是什麼模樣?」
這一段敘述,相信容易使讀者感到激動,但裡面哪些訊息屬於事實,其實只有:「當他們看到珊瑚礁底下,
而,相信虎井沉城存在的人們,會讀到什麼?竟然是平整的牆面,岩脈的接縫筆直整齊,忍不住發出驚嘆!是誰建了這座古城?它為什麼會沉入海底?它原本是什麼模樣?」「當他們看到珊瑚礁底下,竟然是平整的牆面,岩脈的接縫筆直整齊,忍不住發出驚嘆!是誰建了這座古城?它為什麼會沉入海底?它原本是什麼模樣?」
沒有錯,會把這些情緒語詞,以及激動的想像放大解讀。
(特別強調:想像是可以的,不過「放大想像」,或把想像當成事實就要留意)
思考一:
課文中占最多篇幅的「葛瑞姆」,請注意,他是「古文明探索專家」,並非「正統考古學家」,再查一些網路資料,會發現葛瑞姆是個「具爭議的」古文明專家。以具爭議的古文明專家的「大膽假設」作為重要的論證依據,是很危險的。
思考二:
有關虎井沉城探尋,在2006年前後興起一陣浪潮後,近年來並沒有新的進度,實在可惜。
有興趣的老師可以上網多查相關資料,請小心有些資訊要留意,如:部分網頁引用的沉城照片,並非虎井沉城,而是其它遺跡。
以下先補充兩個訊息:
1. 虎井沉城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3f1OrMRKf4
2. 課文中可能的錯誤:
老師你好 喜歡考看你的備課 看都怎麼準備 本身是還在考試的代理教師 請問可以加你的部落格嗎
回覆刪除老師您好,「加部落格」指的是什麼呢?只要對您有幫助都歡迎取用💪
刪除吳老師好,剛運用您的方式講解完此課,確實孩子們的想法與舉手支持沉城隨著提出愈來愈多討論後有所保留,也理解到(眼見不一定爲憑)的結論。再次感謝您
回覆刪除我們班,自己初步閱讀課文後,只有一個人認為沉城不存在;上完課文閱讀理解後,唯一一位「清流」也「淪陷」了XD,不知道是因為同儕壓力還是因為對課文更了解,被說服了,我還沒問他。明天要再補充:
刪除1.虎井沉城不一定不存在,也可能存在,只是我們目前掌握到的「事實」只有這些(課文中的「事實」部分)
2.對於古文明,擁有想像是好的,畢竟想像也是人類探索的動力泉源;不過在理性思考上,要分清楚「事實」、「推論」與「想像」,切莫將推論、想像當成事實
3.對科普文章中的「事實」部分,也不能盡信,我們不一定有時間、有能力查證,但我們可以保持保留態度;而,能簡單查證的,要查證,如:埃及金字塔、馬雅文明的時間,與「至少六千年」的敘述是否吻合。
感謝老師的回饋分享!